五行的起源
《古人堪舆家相传的五行的起源》
天地未分之时 呈现混沌状态,乾坤未分,无日月星辰、白天黑天、春夏秋冬、风雨雷电、草木山川、人禽虫兽。后来一股灵气在混沌鸿蒙里面盘结运行而诞生以下五行
从太易之中生出水,
从太初之中生出火,
从太始之中生出木,
从太素之中生出金,
从太极之中生出土。
五方是指五个方向,东、南、西、北、中;
五季是五种季节,春、夏、秋、冬和长夏;
五色是指白、青、黑 、红、黄;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脏,心、肝、脾、胃、肺。
《五行的起源》古人有一句话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意思是五行包罗万象。
中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根据太阳、月球对地球来回寒热一年十二月周期运动变化规律而得出五行的结论
金(代表敛聚)金属
木(代表生长)植物
水(代表浸润)液体
火(代表破灭)热能
土(代表融合)土能
五行相生,古语云: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自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人立其中,天、地、人三才立,万物成。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圣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调节阴阳,和谐万物。天道重子,地道重丑,人道重寅。故以寅月为岁首,立春为岁首元旦,此为干支阳历之法。
《五行生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藏矿生金;
金生水:金凝结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东方:甲为栋梁之木,青色,青龙《肝胆》
东方:乙为花果之木,青色,青龙《肝胆》
南方:丙为太阳之火,红色,朱雀《小肠》
南方:丁为灯烛之火,红色,朱雀《小肠》
中方:戊为城墙之土,黄色,应龙《脾胃》
中方:己为田园之土,黄色,应龙《脾胃》
西方:庚为斧钺之金,白色,白虎《肺大肠》
西方:辛为首饰之金,白色,白虎《肺大肠》
北方:壬为江河之水,黑色,玄武《肾膀胱》
北方:癸为雨滴之水,黑色,玄武《肾膀胱》
《纳甲亦算在内》。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火:离为火;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水:坎为水;
土:艮坤: 艮为山,坤为地。
《另一种五行起源于五大行星》
《古称五纬,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木星又名岁星
火星又名荧惑星
土星又名镇星
金星又名太白星
水星又名辰星
《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运行规律》
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古人根据28星宿与五星等星球的出没的天象而绘制成河图,同时也是五行的来源。
《冬至前》
水星现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冰雪和水,故水的五行是这样形成
《夏至后》
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炎热,火的五行是这样形成的。
《春分》
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木的五行是这样形成的。
《秋分》
金星见于西方,金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的五行由此而成。
《五月芒种夏至》
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的五行是这样形成的。
《五行时间二十四节气,每节15天》
正月立春 雨水 ;二月惊蛰 春分
三月清明 谷雨 ;四月立夏 小满
五月芒种 夏至 ;六月小暑 大暑
七月立秋 处暑 ;八月白露 秋分
九月寒露 霜降 ;十月立冬 小雪
十一月大雪 冬至 ;十二月小寒 大寒
《木》
木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至极),接地气于辰(清明)及至清明,人气入土,设辰月清明节扫墓祭奠之。
《火》
火始于巳(立夏),旺于午(夏至至极),接地气于未(小暑),太阳虽炙热至极,然炙烤大地,当在未月(小暑),日接地气,暑气形成,天地炎热
《土》
土旺于四季,四季之末月:辰、未、戌、丑,皆为土。人虽贵为三才之一,然终为土所造,生于地,立于地,制于地,归于地。人一生皆离不开土。辰、未、戌、丑皆为地球地气与太阳阳气,产生剧烈反应的四个土月。
《金》
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至极),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
《水》
水始于亥(立冬),旺于子(冬至至极),接地气于丑(小寒),天寒地冻,天寒接地气,地始冻,是为丑月(小寒